你睡覺時會打呼嗎?你是否睡眠時間足夠還總會感覺疲憊、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打瞌睡?上述這些情況,都有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的。睡眠呼吸中止症與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 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息息相關,若不治療,將導致慢性疾病長期控制不佳,不但耽誤疾病治療進程,更可能衍生許多共病。
根據研究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併發糖尿病的機率,是沒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 2 倍以上;此外,超過 8 成以上血壓控制不佳的患者,也診斷出罹患
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胃食道逆流的共病連鎖
除了常見的慢性病之外,根據一項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發表於神經胃腸病學期刊的研究報告顯示,約有 60 % 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有胃食道逆流的共病連鎖。林口長庚醫院鼾症睡眠外科李學禹醫師說明,睡眠呼吸中止症病患在呼吸道阻塞時,胸腔內呈負壓狀態,常會誘發胃酸逆流到咽喉,臨床上的經驗,胃食道逆流與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症會互相加乘,增加嚴重度。
雙和醫院睡眠中心主任劉文德醫師指出,患者若有胃食道逆流或喉咽返流,容易在睡覺的時候透過食道迷走神經的反射導致上呼吸道肌肉鬆弛、鼻腔黏膜腫脹、阻塞等,進一步惡化睡眠呼吸中止症。劉文德醫師比喻,人的上呼吸道就像一扇門,這扇門除了喝水之外為了呼吸是不能關的,但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或是嚴重打呼的病患一個晚上打鼾加上阻塞往往超過兩三千次,上呼吸道不斷開開關關,這就好像臥房門每天開關兩三千次,久了就會造成損害。
「上呼吸道的反覆振動、摩擦造成的黏膜傷害,就足以導致更嚴重的胃食道逆流問題,而胃食道逆流又反過來惡化睡眠呼吸中止症,就會形成惡性循環;此外,規律運動是改善鼻腔、胃食道逆流的重要習慣,人如果沒有睡好就會不想活動,而不活動更會讓身體健康惡化。」劉文德醫師說明。
劉文德醫師建議,若有睡眠呼吸中止與胃食道逆流症狀,睡前兩三小時內避免進食,並應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維持標準體重,或是進行口咽運動,鍛鍊舌頭與臉頰肌肉,都會對症狀有所幫助。劉文德醫師也提到,他身為醫者,但也有與患者的相同經歷。多年前他的體重曾高達 90 多公斤,減重後除了不再有睡眠呼吸中止,困擾多年的胃食道逆流狀況也自然地好轉了。
多數高風險族群不知睡眠呼吸中止症嚴重性
為了解民眾對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胃食道逆流的共病認知程度,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與科林睡得美進行「台灣民眾對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胃食道逆流有共病關係的認知調查」。科林睡得美睡眠技師洪曉菁表示,調查發現中高年齡者有近 3 成為睡眠呼吸中止症中高風險族群,而 50 歲以上男性更超過 5 成,睡眠呼吸中止症風險提升。
至於在共病問題部分顯示,洪曉菁說明,有超過 5 成的睡眠呼吸中止症中高風險族群其實都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證實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胃食道逆流是有高度相關性的。另外,有多達 80% 民眾並不知道或不瞭解胃食道逆流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共病關聯。更令人憂心的是,受訪者中的睡眠呼吸中止症中高風險族群竟有 53% 並無進行睡眠檢測的意願。
調查進一步剖析民眾不願意接受睡眠檢測的原因,有 73% 民眾認為這部分的檢查是沒有必要的,洪曉菁強調,從這個結果來看可以清楚知道,台灣民眾在這方面的疾病認知其實是有待加強的。值得注意的是,當民眾被告知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胃食道逆流有共病關係,而該民眾也同時被確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情況下,有高達 85% 是願意接受治療的。
洪曉菁也提到,如民眾自身已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而就診,但治療的成效有限,沒有明顯改善的話,建議可以進一步做相關檢測,去了解自身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風險,讓醫師可以做出更全面性的規劃與治療。
簡單量脖圍就可篩檢睡眠呼吸中止症
因年長者、肥胖者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高風險群,鼻子、下巴和脖子構造也都有相關性,特別是脖圍更需注意。為了響應 2022 年世界睡眠日,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指出「女性脖圍超過 35 公分、男性脖圍超過 38 公分」,就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高風險族群!
對此,台灣睡眠醫學學會也與科林睡得美攜手發起「我愛梁柏維(量脖圍)篩檢活動」,希望藉此讓台灣的民眾更加了解健康睡眠以及篩檢的重要性。即日起,在 120 個科林睡得美據點均可進行初篩,因三高患者也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常見高危險群,致力於三高前期、代謝症候群防治宣導的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也共襄盛舉,於超過 300 家 7-ELEVEN 設置的千禧血壓站也配合提供相關衛教資訊供索取,提醒高血壓民眾也要注意睡眠呼吸中止症。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大眾教育委員會主席、台北醫學大學睡眠研究中心主任李信謙醫師提醒,睡不好為百病之源,有優質的睡眠才會有美麗的心靈。李信謙醫師更呼籲,關心睡眠健康的民眾建議從簡單的「量脖圍」開始,若脖圍超標,尤其是還有打鼾或夜間頻尿症狀的民眾,建議立即向醫師諮詢,經醫療評估後安排在院或居家睡眠檢測,得到適當的診療,回復睡眠品質與身心靈健康。
文/孫珞軒、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