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裂孔、玻璃體出血是常見「視網膜剝離」的早期表現,未及時治療恐失明!

眼睛疾病百百種,其中,「視網膜剝離」是眼科緊急病症之一。視網膜剝離的症狀是眼睛會忽然看見如天女散花般冒出的漂浮物,甚至像窗簾蓋過來的「黑影」值續遮住視線等。最常見為玻璃體把視網膜拉出破洞或流血的「裂孔性剝離」,醫師建議,若認為自己是危險族群,應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儘早治療,未及時治療嚴重恐致失明。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葡萄膜炎科主任林純如表示,我們的玻璃體在正常情況下像果凍一樣水潤緻密,年輕時玻璃體仍是完整的洋菜凍,和視網膜緊靠在一起。而 40 歲後,玻璃體開始出現水化的現象,生水後視網膜會逐漸與玻璃體分離,她亦逗趣以感情比喻:「一個人很黏,另一個人不想要你黏,就會出問題」,視網膜不肯放開玻璃體,玻璃體就可能會把視網膜拉出一個破洞,造成視網膜剝離。

視網膜剝離分三種,最常見是「裂孔性」,也就是玻璃體跟視網膜「分手沒分好」,把視網膜拉出破洞或流血,而另外兩種是牽扯性或滲出性。

裂孔性視網膜剝離最常見,這三類是危險因子

林純如醫師指出,裂孔性視網膜有三大危險因子,分別為高度近視、有視網膜剝離家族史,或眼睛曾受傷。

  1. 高度近視 600 度以上:一般人眼球為 2.2 公分,但近視眼球會被拉長,拉長後視網膜不會再生,因此,玻璃體和視網膜間距離變長,產生拉力就容易造成破洞,且視網膜也會因眼球拉長變薄,當變薄到一定程度,可能某天會出現裂孔。
  2. 有視網膜剝離家族史:假設父母親、阿公、阿嬤等直系血親曾罹患裂孔性視網膜剝離,那自己罹患機率也相對較高。
  3. 眼睛曾經受傷:當眼睛遭受正面撞擊時,眼球會向內凹,兩邊則會向外澎起,一凹一凸的作用力同樣造成拉扯,導致視網膜出現破洞,進而視網膜剝離。

為何視網膜剝離是眼科急症呢?林純如醫師表示,由於視網膜感光細胞的營養是來自於脈絡膜供應,如果因視網膜剝離與脈絡膜隔開,就像補給鏈上出現一條鴻溝,很難將營養運輸過去,感光細胞因為接收不到營養會凋零,最嚴重的後果可能導致失明。

她分享,曾有一名 30 幾歲的男子就發生視力模糊狀況,但自以為是「眼睛模糊」吃葉黃素就可以了,然而,吃了一、兩個月後仍不見改善,到醫院求診,才發現是視網膜剝離。

依照不同族群及嚴重程度,手術分 3 種方式

林純如醫師介紹,視網膜剝離初期能以雷射封住視網膜裂孔;但如果已經靠近視網膜中央位置,就必須實施手術。手術分 3 種方式:

  • 第一種是「氣體網膜固定手術」:若患者視網膜剝離位置偏上方,可以注入長效型氣體,利用其表面張力把視網膜下方的水壓乾,再以雷射把破洞圍住。
  • 第二種是「鞏膜扣壓植入手術」:是將一片矽膠植入扣壓鞏膜(眼球的外壁),由外而內將網膜裂孔封閉,使網膜回貼。
  • 第三種是「微創玻璃體切除手術」:現今醫學技術發達,微創手術傷口相較過去更小,較多醫師會採用這個方式,清除玻璃體的拉扯後,將視網膜下液體吸出使視網膜回貼,最後以眼內雷射將裂孔封閉。

林純如醫師表示,此手術會有 3 個小傷口,第一個是為了伸入玻璃體切除儀,第二個要輸入均衡鹽液,讓眼球再在術中不會塌陷,第三個傷口則是提供光源,才能克服全反射看清楚眼內構造完成手術。

她說,玻璃體切除儀的切刀類似「斷頭台」的設計,也就是把這些拉扯、病態的玻璃體清乾淨,但要留下視網膜;在清除玻璃體的同時,也會補均衡鹽液到眼睛裡,之後眼睛中的睫狀體也會自行分泌房水,等到玻璃體全部清除後,再用特殊器械把視網膜下方的水抽乾,大約二到四周長效氣體吸收後,雷射所造成的瘢痕反應,可將網膜固定回貼。

術後避免復發,最好就是讓視網膜快快「貼回去」

不過,視網膜剝離並不是術後就能永遠平安無事,若患者輕忽照顧,很有可能會二次復發,林純如醫師建議,避免復發最好的方式就是患者應多休息,絕對避免頭部震動,與眼球過速轉動,除了配合醫師叮囑的術後頭部姿勢外,也可以短期服用 A 酸、類固醇等藥物,降低視網膜再度剝離的風險。

此外,她強調,患者術後避免做激烈運動,以及盡量不要看書、手機或平板等近距離工作。眼內若還有氣體,則不可搭飛機,因為機艙的低氣壓會讓眼內氣壓膨脹,使眼壓劇烈上升,造成暫時性青光眼壓迫到視神經。

文 / 林汪靜、圖 / 蘇鈺婷、黃懷賢

延伸閱讀:
兩族群要小心!出現閃光、飛蚊恐為視網膜剝離,術後勤做一動作是復原關鍵
飛蚊症置之不理,小心視網膜剝離找上門!醫籲出現 1 症狀快就醫
眼睛老化速度超級快!醫師提 8 大退化警訊,出現症狀就要就醫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