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紀增大,你曾發現自己吃飯的時間拉長了,而且有時還邊吃邊咳,甚至會嗆到鼻子,能吞嚥的食物變少,久而久之只能吃特定食物……這便是「吞嚥困難」的症狀。然而這不只常發生在長者身上,不少癌友也有一樣的困擾。
吞嚥看似簡單且不費力,但在這短短幾秒鐘其實細分成 5 個階段,從感知食物、進入嘴巴咀嚼、把食團往後送、吞下、推送食物到胃部,各分為認知期、準備期、口腔期、咽喉期、食道期。而所謂的「吞嚥困難」意即其中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或是合併不同期出現症狀。
哪些原因造成吞嚥困難?
與吞嚥困難息息相關的癌症,不外乎是
除了疾病本身,手術、頭頸部放療以及少數化療,這些治療的副作用也可能是吞嚥困難的主因,像是黏膜發炎、口腔食道潰爛、纖維化而使肌肉僵硬等,都是癌友「有口難言」的困擾。
有吞嚥困難該怎麼做?
減輕副作用帶來的不舒服是癌症照護很重要的部分,患者能向醫療團隊尋求協助,照會語言治療師進行評估與治療。飲食上也有些小訣竅可以幫助患者進食,造成吞嚥困難的原因和嚴重程度因人而異,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
1.食物放涼至室溫
為避免燙口而刺激黏膜,食用室溫、冷的食物可以緩解疼痛。
2.避免刺激性食物
酒精、碳酸飲料、調味重、酸味強、辛辣的食物會帶給黏膜傷害,須避開食用。
3.選擇正確食物質地
我們都知道要吃軟質、滑順的食物,但其實在挑選上不是軟就好,總共有 4 個面向可以注意:
- 硬度:避開粗纖維、酥脆,煮了還是會硬硬的食物(筍類、花椰菜、堅果等),改吃質地柔軟、烹調後可煮爛的食材(嫩葉、豆腐、南瓜、香蕉等)。
- 稠度:過稀的流體會造成嗆咳,像是清湯或米湯分離的清粥,應改為濃稠的粥品、濃湯、糊、泥,或用「增稠劑」調理成患者適合的稠度。
- 黏附性:海苔、年糕、麻糬,或有糖衣的黏牙食物,雖然是軟質可咀嚼,但卻會沾附在口腔,反倒影響了吞嚥,還有口腔的清潔。
- 內聚性:有些食物剁碎了、嚼著嚼著,在口腔還是會散開,可能會造成誤吸,像是熟蛋黃、餅乾等,不妨加些湯汁、泡點牛奶讓食團聚在一起,將切丁切塊的肉、馬鈴薯,做成肉丸、薯泥更好。
透過這些小技巧來處理、選擇食材,可以改善吞嚥困難吃不下的問題,抗癌路程上,不只要吃得夠、吃得對,也要吃得巧!讓我們更有體力迎接後續的療程。
文/陳筠臻、圖/雷思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