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2021 年,在历经疫情爆发,防疫升级、降级的日子后,每个人的生活、心境或多或少都有些转变;而在年节将至的现在,又将面临新一波的疫情海啸冲击!面对未知,你的心理准备有所调适了吗?
随着疫苗施打越来越普及,许多人问:生活能回复到疫情前吗?事实上,似乎很难回到过去,只能不断调整因应方式,对于「新常态」,也需要花时间去接纳与适应。其中,因为疫情而导致的人际疏离是最需要被关注的。
疫情失去生活、情绪空间,让心灵出问题
振兴医院身心内科主治医师袁玮表示,疫情后身心科门诊量明显增加,因为半封城状态造成生活的改变,被限缩的不只是生活空间,情绪空间更压缩到令人窒息。
她说,上班族居家上班,除了工作还要照顾小孩,失去了自我的时间与空间;退休者的学习、活动都暂停,关在家只能被新闻轰炸;需被照顾的年长者无日照机构可去,连长照人员都无法到家,家人照顾负担增加。
更多人平时因为工作与兴趣,与家人间有个健康的距离,突然整天被关在一起,每个人都快窒息了;有些人因这段时间生活的不便或害怕就医,造成身体衰弱或疾病恶化;不擅长使用网路社交媒体与他人互动的人特别孤单等。
袁玮指出,疫情让我们对生活、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与生命的意义上,有许多困惑,甚至产生焦虑、悲伤、失落、孤单等。后疫情时代,当我们重新开始生活、重新与人连结时,有些方法能帮助情绪找出口,让新常态过得更好。
方法1 不要怕负面情绪,应理解与接纳
无论是忧伤、焦虑、孤单或复杂的混合情绪,都是正常的。不要急着用忙碌填满生活,而应该先听听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感受,不用害怕所谓的「负面情绪」,因为这些感受不会一直都在,应该给情绪出口,反而能够很快地过去。
有时候情绪也是提醒我们做改变的推手,例如,发现过去花太多时间精力在不那么重要的人身上,趁机调整重心,多留时间给自己重视的人事物;或许发自己真的比较喜欢的生活方式,可以试着调整工作方向。
袁玮提醒,人的情绪像红绿灯,随时提醒我们要留意及改变,如果一有情绪就把它用忙碌掩埋,累积的负面能量反而会在不注意的时候溃堤,造成更难以收拾的身心症状。
方法2 与朋友意见不同时,尊重彼此想法
当社交隔离时,人们被迫减少与朋友的交流,当有机会重新连结时,不少人反而觉得焦虑、不自在。袁玮说,不要害怕分享自己的感受,大家都经历类似的情绪,说出相似的感受,能让人与人之间更加靠近。
她提醒,当然也要留意自己与他人之间心理的距离,每个人需要的心理距离不同,感受与经验也没有标准,分享的同时如果发现别人经验不同,请试着理解,甚至欣赏不同的观点。
方法3 每个经历都是学习,找回正面意义
袁玮指出,经验无所谓好坏,无论经历什么事件,中间必定有可以学习、更认识自己或别人之处。重新定义不是假装、粉饰太平,或把不好的说成好的,而是留意对事情的诠释,即使在觉得灾难的事件中,也能找到正面的意义,
她分享,有个案很庆幸居家上班时,终于不用花时间在无意义的职场社交上;也有个案被迫长时间与另一半相处,才不得不面对他们根本不适合,决定和平分手。思考因压力导致的事件,有什么正面意义,或许带来新的可能性。
袁玮说,疫情带来许多生活的不便与失落,但也因此让我们有机会重新检视价值观,以及与自己和他人关系。哈佛大学的研究就发现,良好的关系带来身体的健康与心理的幸福感。
袁玮呼吁,新的一年开始,除了立志减肥、运动,不妨也带着勇气去重新认识、照顾自己,进而建立与自己和他人的良好关系。
文 / 黄慧玫、图 / 巫俊郡
延伸阅读:
Heho健康提醒您
若您有任何健康疑虑与问题,请洽询专业医疗人员。查看疫情最新资讯请至 卫福部疾管署 网站,若有疑似症状请拨打传染病咨询专线 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