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為對抗
新冠肺炎,高強度的防疫措施也讓流感消逝匿跡,但隨著邊境鬆綁、各項防疫措施放寬下,已有多位專家預估「今年將是流感大年!」今年不僅流感疫情來得早,流行的又是A型流感,諸多跡象顯示今年秋冬需要謹慎小心!面對流感有哪些須知,將一次完整整理明瞭。
流感是什麼?
流感為「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致病原為「流感病毒」,主要分為四種類型:包括 A 型的 H1N1、H3N2 ,以及 B型 的山形株、維多利亞株。根據疾管署過去監測,今年流感季提前兩個月報到外,甚至在 10 月 10 日出現首例重症死亡案例。
且今年流感是流行 H3N2,不僅致病力強、變異率高,重症率恐是 B 型流感的 1.5 -2 倍。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A 型流感傳播速度較快、範圍也較廣,一旦快速出現,恐怕會是大流行前兆,這是強烈暗示,今年台灣流感疫情不會太小,要非常小心。」
流感與一般感冒有什麼不一樣?
兩者致病源就不同!感染致病源非常多,包含像是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出現上呼吸道症狀,通常症狀是漸進式出現,但「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症狀發作的很突然!
特別是兩者症狀還是略有差異,流感容易出現明顯頭痛發熱、倦怠、肌肉酸痛,痊癒所須時間比一般感冒長,約需 1-2 週甚至數週才能完全恢復。對於高風險、慢性病族群容易引發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
流感是如何傳播?
罹患流感在發病前 1 天至症狀出現後 3-7天都具有傳染力,特別是幼童傳染期可長達數十天。據統計流感潛伏期約 1-4 天,平均為 2 天,主要有兩種傳染途徑:
- 飛沫傳染:確診者藉由
咳嗽、打噴嚏產生的飛沫,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
- 接觸傳染:流感病可於環境存活數小時,手若碰到汙染的口水、鼻涕而遭受感染。
根據往年經驗,台灣流感季主要在 11 月開始,在春節時期 1-2 月因為人流活動,往往流感疫情會達到高峰,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
流感有哪些常見症狀?
- 一般症狀:
發燒、 頭痛、流鼻水、喉嚨痛、 咳嗽、噁心、嘔吐、肌肉酸痛及疲倦等。 - 常見併發症:肺炎、
中耳炎、 鼻竇炎、腦炎、 心肌炎、心包膜炎等。
懷疑有流感要去哪裡就醫?
如果出現「流感症狀」應立即戴口罩就近「診所」就醫,但因為流感病程演變快速,觀察到若有以下出現危險徵兆出現,請儘速至大醫院急診,包括:呼吸急促、
特別是「高危險族群」: 65 歲以上長者、嬰幼兒及孕婦、免疫功能不全者,以及罹患
確診流感怎麼辦?如何診斷?
先不用緊張,不論基層診所、大型醫院針對治療流感十分有經驗,若經過醫師診斷有必要,會進行流行性感冒快速篩檢,採取病患鼻咽、喉嚨等部位檢體,滴入流感快篩試紙測試區塊,依區塊顏色變化來判斷是否感染流感,可在醫院診間、病房直接操作執行,篩檢過程只要 15 分鐘,但其結果僅為初步判斷,實際診斷結果仍以實驗室檢測與醫師臨床判斷為主。
醫師依病人情況開立流感的「抗病毒藥物」,以神經胺酸酶抑制劑為主,包括
- Zanamivir (Relenza®,瑞樂沙):瑞樂沙為乾粉吸入劑型,為經口吸入呼吸道,適用於 5 歲以上兒童及成人,不需依體重調整劑量。
- Oseltamivir (Tamiflu®,克流感或Eraflu®,易剋冒):克流感及易剋冒為口服藥,適用於兒童(包含新生兒)及成人,未滿 13 歲且體重 40 公斤以下兒童及腎功能不良病患使用時須調整劑量。
- Peramivir (Rapiacta®,瑞貝塔):瑞貝塔為靜脈注射劑型,適用於1個月大以上兒童及成人,兒童及腎功能不良病患使用時需調整劑量。
同常在症狀開始後 48 小時內及早投藥可達最佳療效,其餘還是採取「支持性療法」主,也就是依病人症狀給藥物解熱痛、退燒、化痰、鼓勵病人多休息、多喝水。
流感疫苗該不該打?
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接種
根據疾管署資料,建議以下接種對象每年施打流感疫苗:
- 年滿 6 個月至 18 歲者,尤其未滿 5 歲幼兒為高危險群
- 50 歲以上成人
- 具慢性肺病(含氣喘)、心血管疾病、腎臟、肝臟、神經、血液或代謝疾病者者
- 免疫功能不全者
- 任何孕期懷孕婦女
- 居住於安養、養護等長期照護機構之受照顧者
- 肥胖者(BMI ≥ 30)
- 醫療照護者
- 其他流感高危險族群同住或其照顧者,尤其 6 個月以下嬰兒之接觸者
今年疾管署公費一共採購 600 萬劑的流感疫苗,今年流感疫苗施打踴躍,十月開放第一階段接種下,截至10 月 27 日為止已經完成 350 萬人接種,十一月開始開放第二階段 50 歲以上民眾都可以公費接種。
公費流感疫苗與自費流感疫苗差異,詳情可參閱: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