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的研究人員目前正在研究舞蹈在治療輕度到中度憂鬱症的作用。研究團隊指出,在實驗中並沒有談論
憂鬱症,而是專注於一起準備編舞,舞蹈可使人們透過肢體來描繪、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和事件,而不需要使用文字語言。
東芬蘭大學(University of Eastern Finland)多學科健康與福祉研究講座教授、舞蹈藝術博士波赫尤拉(Hanna Pohjola) 表示,參與者將舞蹈課程體驗為接觸自己生活現況的一種有意義方式,許多參與者表示,該課程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憂鬱症的根本原因,並開始朝著他們所期望的未來採取具體措施。
舞蹈描繪了理想未來的願景
在波赫尤拉博士先前的研究中,她發現舞蹈可以使一個人掙脫疾病的束縛,並使人們將自身的健康情況「去疾病化」(demedicalize)。當時她研究了一家舞蹈公司,其中所有舞者都被診斷患有
這些患有帕金森氏症的專業舞者強調,他們對舞蹈專案的投入比起舞蹈訓練更強烈,更致力於使命感。舞者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他們正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準備和表演編舞也創造了一種共同的非語言表達方式,人們透過這種表達來構建正面的體驗。
研究人員發現,當舞者的角色被強調,疾病則被化約到背景中,這種經歷也灌注到舞者的日常生活中。波赫尤拉博士提到,在憂鬱症研究中也可以看到類似的現象,參與者首先將自己定義為舞者,舞蹈優先於任何其他事情。
波赫尤拉博士目前正在展開一項為期 4 年的科學藝術研究專案,名為「透過舞蹈敘述人生挫折」,該專案研究了舞蹈在不同生活轉變中的體驗和結果。
目前的憂鬱症舞蹈專案是這項研究的一部分,在研究的藝術層面,使用東芬蘭大學應用物理系實驗室的 3D 動作捕捉系統,製作了以數位化身為基礎的舞蹈編排。共同編排的舞蹈,由參與者自己的故事與透過舞蹈的演繹組合而成,他們透過舞蹈的肢體動作描繪了一幅理想未來的願景。
應用正向心理學去「敘事未來」
該研究也將正向心理學中的「敘事未來」(Narrative Futuring)方法應用在團體專案,這種方法以前從未應用於科學藝術研究中。「敘事未來」指的是從對於未來的期望去達到當下,通常這個方法包含寫一封信給自己,其核心精神是關於希望並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好的一面。
但波赫尤拉博士強調,語言不能描述一切,也不是一切都可以用言語表達,透過在肢體動作的脈絡下使用這種方法,可以超越語言。在研究專案中,參與者把對於未來的想像加入編舞元素中,這些元素對他們來說很重要,並以肢體動作的方式練習了他們的表達,每個人都為編舞創作了一系列的動作組合。
根據這些從動作即興創作中出現的舞蹈敘事,波赫尤拉博士將這些敘事編排成一個實體舞蹈作品,她選擇音樂並從編舞的角度創造了按時間排列的事件順序。參與者根據指引獨立地完成了他們的動作組合,然而,不同的舞蹈動作相互共鳴,為編舞創造了一個共同的主題。
憂鬱症舞蹈表演過程需要更多研究
事實上,觀看舞者移動會啟動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系統」(mirror neuron system)。「鏡像神經元」是對動作、聲音、表情和手勢做出反應的神經元,在我們腦中模擬別人正在做的事情和感受,因此也被稱為「同理心神經元」。
先前有一些與舞蹈相關的介入研究,分析了舞蹈對憂鬱症患者治療的影響,這些研究調查了在一段時間內上舞蹈課對參與者身體、心理和社會福祉的影響,但對於憂鬱症舞蹈表演的過程尚未得到太多研究。
波赫尤拉博士強調,當鏡像神經元系統被啟動,特別是由觀眾熟悉的舞蹈類型啟動,或在舞蹈專案的情況下,參與者透過化身表演者,來辨認自己的動作。這些對於舞蹈表演本身過程進行的研究較少,這是該研究專案未來的重點之一。
文/孫珞軒、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