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康復過後像是獲得「無敵星星」,但接連有少數民眾康復後短期內又出現相關症狀,到底是二次感染還是復發?目前指揮中心統計從疫情發生以來,一共約有 1500 人曾有重複感染的診斷,亞東醫院感染科主任楊家瑞表示:「二次感染最好經過兩次不同 PCR 病毒株的定序,各國共識需感染間隔一段時間以上。」
為什麼二次感染、重複感染如此難斷定?
以嚴格定義來說,二次感染需要有兩次不同 PCR 病毒株定序,但國內在今年 5 月中開始,只要快篩陽性經醫師判定即為確診,導致許多確診者沒有做 PCR 不容易做比對。
借鏡國外經驗為參考,像是英國二次感染至少是間隔 90 天以上,分別有兩次不同新冠確診紀錄,美國則是需要間隔 60-90 天以後,基本條件都是要確診後要間隔一段時間。
國內「二次感染」須符合兩大條件!跟復發哪裡不同?
國內有少數個案在確診三個月內又出現症狀、快篩也同樣呈現陽性,卻無法通報的窘境。指揮中心專家委員會先前針對此議題開會,共識以症狀及臨床上容易操作檢驗條件來定義,1-3 個月以內若要認定重複感染,需具備兩條件:
- 症狀惡化:若無症狀或跟原先有症狀看來沒惡化不可列入
- 抗原快篩陽性、PCR 陽性且 Ct 值 27 以下
會有這樣嚴格的規定,主要是考量有些個案可能只是單純「復發」,楊家瑞解釋:「偶爾看到有患者短期內又出現有症狀,多數還是在同一個病程中的『復發』,這種復發病情不可能變得更嚴重,通常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自行康復。」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提到:「國外有 1-2 %民眾服用 Paxlovid 口服藥後症狀改善,卻在 2-8 天後再次出現症狀,臨床上 3 天後即可自行緩解,且這些人多數是在 7+7 期間發生,屬於同一病程。」
懷疑自己重複感染怎麼辦?
楊家瑞回應:「如果民眾重新再出現上呼吸道症狀、
如果是短時間三個月之內快篩從陰性轉陽性,又符合指揮中心目前對於二次感染的定義,可以透過 CDC 以個案進行通報,看是否需要重新開立隔離單,但這樣狀況不常見。
在臨床上楊家瑞確實遇到二次感染的患者,該名個案去年曾經感染 Alpha 以後,今年又再度感染 Omicron 。楊家瑞說:「這種情況較容易發生在免疫力不全、老年人、有慢性疾病患者,如果臨床醫師判別是再次感染,就值得再重新啟動一次治療,盡可能降低發展為重症的機會。」
Omicron 期間再感染機率比 Delta 流行期高出八倍
研究顯示感染 Omicron B.A1後,二度感染機率僅有萬分之3,不可否認隨著病毒株變異風險是會再增加。以科學證據來說,BA.4、BA.5 相較 BA.1、BA.2 免疫逃脫的能力更強,主要是棘蛋白產生更多變異,產生新的調節免疫的能力讓它可以逃脫細胞阻斷,因此在歐美已經有不少重複感染的個案出現。
英國先前進行較完整公衛統計,Omicron 流行期再感染的可能性,比去年 Delta 的流行期超出八倍,楊家瑞坦言:「未來還會有更新的變異株出現病毒傳染力又變得不一樣,再感染、三度感染、四度感染並不是不可能會發生。」
二次感染症狀就比較輕微嗎?
現在沒有足夠資料佐證二次感染症狀一定會更輕微,唯獨觀察到 BA.4、BA.5 並沒有增加重症的機會,前提是在該區域接種疫苗比例偏高,打疫苗的情況調讓症狀更輕微,所以是複合的狀況。
研究也發現感染 Omicron 免疫力增加,不像之前 Delta、Alpha 那麼強,楊家瑞提到:「即使Omicron 感染之後對於未來預防在感染這件事情幫助不大,但對於避免發生重症、死亡是明確存在的。」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