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醫學界中有三大重要的政策領域,包括
精準醫療、 再生醫療、數位醫療,是未來十年高度重視的課題,衛福部推動《再生醫療三法》,加速台灣在國際醫療上的競爭力,衛福部次長石崇良坦言:「再生醫療這個領域需要跨域合作,單靠醫療機構無法獨立完成,除了細胞製成以外還有很多周邊產業,雖然有特管辦法但仍有受限,所以未來提出《再生醫療三法》預計下週送到行政院。」
幹細胞也運用在治療新冠肺炎
自特管法開放以來,再生醫療產業更加蓬勃運用在各科領域,除了已知皮膚科、骨科、癌症、眼科等,其實這幾年新冠肺炎造成的重症,在臨床上也有利用幹細胞治療經驗。
面對急重症患者因為新冠肺炎所引發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甚至肺部纖維化等,也能搶在黃金治療期作處置,利用幹細胞治療且療程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巫康熙醫師分享經手的個案。
去年收治一名年紀大的確診個案,本身 95 公斤又有慢性疾病,本來就是屬於容易重症的個案,患者在感染後病情惡化,巫康熙說:「所有治療都用上狀況病況遲遲沒有好轉,最終使用間質幹
另外一名 75 歲的染疫洗腎患者也是重症後,經過幹細胞治療從鬼門關前救回來,巫康熙說:「新冠病毒容易侵犯身體其他器官,從靜脈注射可以到全身各個器官,在治療重症上有效的成效。」在疫情之下幹細胞治療策略也是新的模式。
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有效促進傷口癒合
除此之外,幹細胞在臨床上還有許多能運用的層面,像是盛行率極高的糖尿病足慢性傷口、
且幹細胞的治療技術比想像中還要方便,流程只需要三個步驟,新光醫院骨科暨微創中心釋高上主任表示:「先抽取身體脂肪細胞、再培養
新法規開放下運用更多適應症
何鈞軒皮膚診所院長分析:「由於許多疾病照顧的需求龐大,一年就有 50 萬慢性傷口照護需求、80 萬退化性關節炎的民眾,診所醫師非常樂見法規的開放,也能將細胞治療應用在更多適應症上。」
另外,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馬惠康醫師、新光醫院精準醫學中心賴泓誌主任,分享國內外細胞研究的顯著成果,以及法規開放後適應症得以生物製劑治療的效益,應用範圍橫跨眼科(眼角膜、視網膜、黃斑部病變到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