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忽冷忽熱,除了好發心血管疾病外,顏面神經麻痺也常在這時間偷偷找上門!特別是經過一個年假,大家的作息都日夜顛倒,使得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病毒侵犯。出現顏面神經麻痺該怎麼辦?除了西醫治療,搭配中醫針灸治療,更能加速症狀緩解與改善。
睡一覺醒來後,忽然發現面部肌肉僵硬不受控制,眼睛閉不緊、嘴巴合不攏、嘴角下垂、口水從嘴角流出等,半邊顏面都僵硬無法自然動作,翰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涂育維表示,這就是得了「顏面神經麻痺」。
顏面神經麻痺發生原因
顏面神經麻痺來自第七對腦神經受損,受損區域又可分中樞神經 (腦血管疾病、腦腫瘤) 與周圍神經損傷 (貝爾氏麻痺、感染、創傷、腫瘤、神經性疾病、先天問題) 兩種。
涂育維指出,最常見的分型屬於貝爾氏麻痺(Bell’s Palsy)的分型,主要和病毒感染,以及不明原因造成,導致影響患側顏面神經的血液循環,造成急性的神經病變。
另一種常見的分型是亨特氏症候群(Ramsay Hunt syndrome),也是因為免疫力不足,容易使皰疹病毒入侵,引起顏面神經發炎導致顏面麻痺。常好發於 20〜40 歲的青壯年族群,且女性多於男性。
顏面神經麻痺中西治療
治療上,除了採用西醫治療,以高劑量類固醇搭配抗病毒藥物,縮短恢復時間,也可以服用維生素 B 群幫助神經修復。涂育維說明,而中醫治療,則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只要體內正氣充沛,邪氣就不能入侵。
中醫認為,顏面神經麻痺是因為病人平常體虛,導致邪氣侵襲面部經絡,引發症狀。在治療上,除了「去邪」,同時還要「扶正」,最常用的是「小續命湯」方劑,再根據患者體質做變化與加減。
針灸治療 3 重點穴位
服藥外,針灸治療也是相當關鍵的治療手段。涂育維表示,可提升氣血循環、促進神經修復,也能預防二度發作。有研究指出,一旦發病即搭配中醫針灸穴位治療,大多數皆可加速恢復。臨床上,常用的穴位分為三部份。
- 提升頭部整體氣血循環:百會、風池、翳風等。
- 局部的神經、肌肉修復:印堂、顴髎、地倉、頰車、牽正、迎香等。
- 增進身體免疫力:合谷、足三里、太衝、氣海、關元等。
涂育維以自身經驗提到,使用較為細緻的美容針,可以較無痛的放鬆過度緊繃的肌肉筋膜,促進臉部氣血循環與細胞活絡,並且更細部的調整臉部兩側不對等的張力,還給患者最自然的模樣。
把握治療黃金期不留後遺症
涂育維提醒,雖然顏面神經麻痺的預後通常不錯,有八成五的患者會在 3 個月之內復原,但仍有一成五的人會留下後遺症。「應把握治療的黃金期,就是症狀出現的 7 天內,趁神經組織還未退化前就趕快治療。」
可搭配臉部的復健動作,包含練習張口閉口、眨眼等動作外,還可以輕柔的按摩耳後完骨穴附近放鬆肩頸;此外,還要做好頭臉部的保暖,以免讓風寒再次侵襲,使得疾病再次發作。
文 / 黃慧玫、圖 / 巫俊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