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最适合进补的季节,而「大寒」又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该怎么利用药膳、食疗来补身?中医师告诉你!
中医师吴宛容表示,俗语说:「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即是提醒大家应注意防风保暖。因此,在「大寒」节气应尽量避免在清晨和夜晚出门,以防昼夜温差较大,引起痼疾发作。
吴宛容指出,寒气易损伤阳气,寒入就易停滞,使得血循变差、瘀血阻滞,加剧心脑血管、关节、呼吸道等疾病发作机率。建议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做增减,更少不了保暖小物帮忙,如帽子、围巾等。
了解自身体质,用天然食材来滋补肾气
中医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因此,冬季养生应主「藏」。而在五脏里,主「藏」的脏腑则是「肾」,这说明,在冬季时要好好补养肾气,确保肾气充足,才能健康一整年。
吴宛容说,冬季是补肾的最佳时候,但随时节进入大寒,表示春天即将到来,因此,有肾虚问题者还来得及在此时赶上补养肾气末班车。而想要「补肾」,首先要了解自己是「肾阳虚」,还是「肾阴不足」。
肾阳气虚
- 有症状:常感畏寒、腰膝酸冷、带下稀多或夜尿多、月经不规则或量少。
- 可多吃:桂圆、黑芝麻、核桃、黑豆、羊肉等。
肾阴不足
- 有症状:有失眠盗汗,口干咽燥,腰膝酸软,月经过少或崩漏的现象。
- 可多吃:山药、黑木耳、白木耳、莲子、百合等。
饮食要节制,温和「平补」即能补肾
吴宛容提醒,寒冷也会使肠胃失调,较易出现消化不良、肠胃发炎等问题。但只要天气冷,大家总贪食火锅补品,以为能祛除寒气,却不知过量摄取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更易引起胃疾。因此,此时节饮食要有节制,切忌暴饮暴食。
应顺应季节变化,将进补量逐渐减少,调整为「平补」方式。适当选择一些甘味的食物来调和脾胃、补养气血,像是山药、南瓜、马铃薯、白萝卜、红枣、桂圆、香菇等;并酌量摄取温散风寒的食物,如香菜、芥菜、青葱、生姜等。
吴宛容呼吁,如果体质阳气偏盛、容易便秘和上火的人,这时候更不要刻意进补,而是开始清淡饮食。从姜母鸭、羊肉炉、十全大补汤转为食用白萝卜炖牛肉、白萝卜羊肉汤或何首乌鸡汤等较适合。

文 / 黄慧玫、图 / 巫俊郡
延伸阅读:
Heho健康提醒您
若您有任何健康疑虑与问题,请洽询专业医疗人员。查看疫情最新资讯请至 卫福部疾管署 网站,若有疑似症状请拨打传染病咨询专线 1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