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一半的成年人沒有達到建議的每週身體活動水準,而即使是少量的身體活動也可顯著降低心理健康風險。對此,美國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有一種令人驚訝的簡單方法能增加運動時間,只需要戴上計步器裝置即可,甚至不需要查看每日步數。
此項發表於《美國健康行為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Behavior)上的研究指出,即便不查看計步器顯示的步數,那些有配戴計步器的人每天平均仍比沒有配戴計步器的人多走了 318 步,這代表就算沒有特定的健身目標,穿戴式裝置也能增進人們的每日活動量。
穿戴式裝置對行為的潛移默化
楊百翰大學醫療保健教授泰勒博士(Bill Tayler)說明,人類天生就會對正在測量的東西做出反應,因為被測量的感覺很重要。當人們去買 Apple Watch 或 Fitbit 等穿戴式裝置時,就會影響其行為,雖然購買目的是多走一些路,但對於個人來說,即使沒有嘗試增加步數,只要意識到某個東西正在追蹤也會增加活動量,這是有道理的。
由於適度增加身體活動具有長期益處,研究結果也可能對企業組織的生產力與員工健康有幫助。泰勒博士提到,如果他是一名企業高級主管,就可以向員工分發基礎的運動追蹤器,只要戴上它們,就會有更多的活動量。
泰勒博士指出,我們想找出答案,如果沒有目標和激勵,僅僅只是追蹤健身數據會改變行為嗎?在這項研究之前,沒有其他研究呈現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因為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其實這是一個非常難以回答的問題。
測量和追蹤優先於改進
為了確定穿戴式裝置的監控如何影響人們的步數,研究團隊提出了一個巧妙的實驗設計。要證明人們單純配戴計步器會走更多路,研究人員需要知道實驗對象在配戴計步器之前走了多少路,與沒有配戴計步器的人平均走了多少路,藉此進行比較分析。
研究團隊的解決方法是使用 iPhone 內建健康 APP 的步數追蹤功能,研究一開始徵求所有 90 名實驗參與者的允許,從他們的手機中擷取資訊,但並沒有告訴他們的步數正在被記錄下來,這提供了一個初始衡量標準,也就是人們在沒有感覺到監控時走了多少路。
接下來,研究團隊發放一個沒有顯示數字的計步器給部分參與者,同時保持其他人對研究的真正目的一無所知。過了兩週之後,研究人員再次調查研究對象 iPhone 上的步行數據,發現佩戴計步器與更高的步數有關。
研究團隊強調,測量和追蹤優先於改進,如果人們想要有所進步,像是在工作領域的關鍵績效指標(KPI)或個人健康目標,建議應該考慮先測量和追蹤自己的狀況,這可以讓人在並非特別積極主動的情況下,也能達到進步的效果。
文/孫珞軒、圖/吳翌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