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发烧是染疫?专家说:也可能是致命「淋巴癌」,出现 6 症状快就医

Omicron 变异株袭台,随着疫情升温,民众也严正以待。近日有本土个案因咳嗽就诊,却被判定是 胃食道逆流 ,错失隔离、匡列、疫调时机。让人不禁想问,出现 咳嗽 、发烧就是染疫吗?专家说:也可能是淋巴癌所致。

淋巴癌 ,又称为「恶性淋巴瘤」,是因为淋巴细胞的异常,使得淋巴组织发生病变。近年来,台湾淋巴瘤的发生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约占所有癌症的 2%,位居 2021 年十大癌症的第十位。

淋巴癌分两种,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发生率高

中华民国血液病学会理事长周文坚医师表示,淋巴细胞是人体重要的 免疫细胞 ,若是发生恶性病变,失控增生且丧失凋亡机制的淋巴细胞将可能引发淋巴癌。淋巴癌可分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与「何杰金氏淋巴瘤」。

根据我国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以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发生率较高,高达九成患者属于此类型,何杰金氏淋巴瘤约占一成。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男女发病率约略相同,但好发于中高年族群,因此随着人口老化,发生率逐年增长。

致病原因仍不明,出现 6 大症状要注意

目前,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致病原因仍不明确,但根据已发表的国内外文献推测,高龄、具 C 肝病史、淋巴癌家族病史,自体免疫疾病、爱滋病毒患者、BMI 过重者、幽门螺旋杆菌患者等有较高发病机率。

周文坚提醒,一旦莫名出现淋巴结肿胀、发烧超过 38℃且持续 2 周以上、夜间盗汗、久咳不愈超过 1 个月、6 个月内体重减轻 10% 以上、疲累感越来越严重 6 大症状,就应该及时就医,依照医嘱进行相关检查。

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恶性度高、病程快速

台大癌医中心分院血液肿瘤部医师林耘曲指出,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之中,又以恶性程度颇高的「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 最为常见,约占 5 成。其病程发展快又猛,如未及时控制,短短数月就可能危及性命。

台大癌医中心分院血液肿瘤部主任柯博升说明,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症状不典型,与老化、疲劳症状相似,高达半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很容易错失黄金治疗期。

林耘曲就曾收治一名 70 多岁的男性个案,在发病初期出现淋巴结肿胀、疲劳等症状,但患者认为是工作繁忙所致,多休息即可。但随着病程发展,症状不但没有好转,下肢无力感日益加剧。

患者至神经外科就诊后,才发现症状来自于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侵犯骨骼,进而引起的神经压迫。后续尽管积极接受治疗,虽成功治愈,但因为错失治疗良机,神经受到永久性伤害,导致下身瘫痪,无法行动。

即早确诊,已有 6 大治疗方式可延长存活期

林耘曲说:「及时确诊、治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容易从淋巴循环脱逃,转移到其他器官、组织,造成身体机能受损。」提醒大家,别将症状视为老化、疲劳,应把握黄金治疗期,避免未来生活品质受冲击。

确诊后无需恐慌,目前,临床治疗有「化学治疗、标靶治疗、放射线治疗、异体移植、自体移植、 细胞治疗 」 6 大治疗方式,可帮助患者争取长期无疾病存活、延长存活期。

细胞治疗问世,复发与难治型患者见曙光

林耘曲表示,以化疗合并标靶药物为主力的第一线治疗中,就有半数患者可治愈;若复发或属于难治型,可接续自体干细胞移植。整体而言,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治愈率高达 7 成,十年存活率可达 4 成 5。

她进一步指出,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在第一线与第二线治疗有很好的治疗成绩,但仍有 3 成患者的治疗难度较高,过往治愈方式仅剩下异体干细胞移植,但其预后有待加强,且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会降低患者的治疗积极度。

林耘曲说,所谓的细胞治疗,就是透过细胞工程强化免疫细胞大军,把人体的免疫细胞作为治疗武器。因为治疗武器源于自身细胞,治疗期间副作用冲击相对轻微,患者仍可保有良好生活品质。临床上的细胞治疗方式共有两种:

  • 第一种:大量复制免疫细胞,补充更多免疫细胞大军,以量取胜
  • 第二种:在免疫细胞上安装可以锁定突变细胞的基因,帮免疫大军装备自动瞄准系统,使其可以精准且持续性的杀灭突变细胞,重量更重质。

柯博升呼吁,若发生肿、烧、汗、咳、瘦、累「6 大症状」,务必及早就医检查。确诊后,临床上已有「6 大治疗」可用于各线治疗。鼓励勇敢面对淋巴癌,积极遵照医嘱,与医疗团队一同击退疾病的阴霾,夺回人生主导权。

文 / 黄慧玫、图 / 巫俊郡

延伸阅读:
《斯卡罗》查马克「淋巴癌」42岁病逝!为什么淋巴癌多为年轻患者?
颈部肿块隐藏危机 「以为只是感冒」男子竟是淋巴癌第三期

Heho健康提醒您

若您有任何健康疑虑与问题,请洽询专业医疗人员。查看疫情最新资讯请至 卫福部疾管署 网站,若有疑似症状请拨打传染病咨询专线 1922。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