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至今是國人奪命常見疾病,若儘早送到急診有機會挽救一命,但根據研究,罹患急性心肌梗塞之後,心肌受損有 20−40% 患者會發展成「心衰竭」,統計下來高達半數患者在診斷後五年內死亡,面對這樣棘手心血管問題,有望透過間質幹細胞治療輔助讓心臟恢復效能。
血管阻塞時間愈久 心衰竭風險愈高
心血管疾病年輕化,不少是四、五十歲年就出現
根據研究,罹患急性心肌梗塞之後,高達 20−40 %的病人會發展成心臟衰竭,並且在診斷後五年內,有半數病人會死亡,對個人及家庭與社會都產生重大的影響。

隨著精準醫療的發展下,科學家更加重視在心肌梗塞發生後,如何解決患者心臟功能不全的問題,而「
幹細胞治療幫助修復受損心臟
張坤正分享一名使用間質幹細胞治療治療的個案,一名 73 歲吳伯伯有高血脂病史,兩年前胸痛後被研判為急性心肌梗塞,雖然進行心導管治療放置心臟支架,但因為心肌細胞恢復能力有限,受損的心臟往往無法自我修復,還可能朝向繼續壞死,造成嚴重的心臟衰竭。
最終家屬決議進行幹

細胞治療對心血管患者有兩大重點療效
為什麼幹細胞治療有這樣的效果?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轉譯醫學中心徐偉成榮譽副院長解釋:「經由冠狀動脈與周邊靜脈輸入臍帶間質幹細胞,相對於傳統經由單一途徑輸入幹細胞,雙重路徑輸入臍帶間質幹細胞,可強化細胞治療在急性心肌梗塞後『免疫調節』與『抗發炎』的療效。」
目前臨床上一共有八位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接受此治療方式,希望讓心臟修復效能,其中有六位病人接受進行一年以上的追蹤,沒有任何一人發生排斥或嚴重副作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科蕭連城主治醫師補充:「治療後整體病人的心臟衰竭指標從 1362 pg/mL 下降到 109 pg/mL,心臟磁振造影測量的左心室射出分率也從 52% 進步到 62%。」
如今這項研究結果也發表於心血管醫學的指標性 SCI 國際期刊 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雖然現階段還不是臨床上常規的治療方式,接下來將著手進行第二期臨床試驗,期盼有天幹細胞能治療與預防心肌梗塞後併發的心臟衰竭,造福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1.參考文獻:
First-in-human pilot trial of combined intracoronary and intravenous mesenchymal stem cell therapy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延伸閱讀